关于“何为意识”的一点随想

  意识,在生物学家眼里,是人类及高等动物的专利。它通过高度进化的“大脑”将某些可感知到的事物经由“思考”这一独有的方式折射为一系列行为。

  意识,在文学家看来,是世间万物皆具有的“灵性”。含羞草的“遮遮掩掩”、红玫瑰的“激情绽放”,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壁立千仞的“气魄”……

  意识,对好莱坞的编剧来说,是某种蕴含在“0”与“1”之中的可怕力量,一旦它们被释放出来,足以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生物学家试图从意识的物质性这个角度去理解“何为意识”,但太过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得他们很难从分子、原子这些构成意识的基元中找到线索;文学家则倾向于从外在的表现去探索“意识”,但强烈的“人性中心观”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只能看到“类人”的“意识”;好莱坞的天才们本来最有可能发现“意识”的真谛,但他们总是在刚刚发掘了新的理解后就止步不前,把精力都放在剧本上去了……因此,总算还留给我一点机会于无聊时也能在“意识”的探索中插上一脚。:P

  当各种对“意识”的诠释在我的头脑中一番冲撞和揉杂后,我蓦然发现,其实这种种所谓的“意识”,既然都是被“人”所定义的,那么必然无法避免受到一个潜在假定的影响:“人具有意识”。当然,我并不打算否定这个假定,但这个假定的存在已然对“意识”的定义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从这个假定出发去思考“意识”的含义,就好比用“人择原理”去解释那些无解的科学现象一般,总是让人觉得难以信服。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中,“无极”这个词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既然我们站在人类这个宏观层面上难以理解微观世界的粒子是如何产生意识的,那么试想,交换一下彼此的地位,从粒子的角度来观察,它们同样无法理解什么是“人类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周遭的分子、原子都在遵循客观物理定律作着完全程序化的事情,就好比我们看着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哪里能看出什么“意识”?同样的道理,如果银河系也是有“意识”的,那么绝对是难以在人类现有的观察层次上被发现的。而银河系它自己也绝对无法相信作为它的微观成分之一的人类居然也会有“意识”存在。

  从这个角度展开来看,似乎就连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也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微观粒子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其实正是因为它们也如人类一般,同样具有“意识”,他们其实是在按照自我意志左右自己的行为,但即使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同样被物理定律所限制,就如同人类无法在不借助外力的条件下离开地面足够高的道理一样。因而,“不确定原理”也就有了一个可测量的极限。

  微观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宏观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具有“意识”,其实是因为组成我们的粒子本身亦具有“意识”。

  OMG,看来我对于“意识”本源的思索再度堕入了“无极”的深渊…… = =!

Written on May 13,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