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CUDA的威力——Badaboom视频转换试用手记
忍痛割舍了过去长期钟爱的ATI,选择了nVidia显卡,不是因为PhysX技术带来的游戏效能,而是看中了在非游戏应用中前景广阔的CUDA!
作为展示CUDA在非游戏领域实用价值的代表作,Badaboom以惊人的视频转换速度,被各大媒体广为传颂。对于这样一款富有传奇色彩的软件,我自然要亲自品鉴一番了。
Badaboom在前不久刚刚发布了正式的1.0版本,相比此前Beta4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改进。支持的输入视频格式仍然很少,不支持最流行的mkv封装格式和Xvid视频编码是Badaboom最大的硬伤。好在借助tsMuxeR转换一下封装格式(mkv -> ts)倒也能让Badaboom接受大部分H.264的视频。
转换速度确实没的说,让PMP设备的视频格式转换这一步不再是难以承受的负担!用我的9600GSO转换720p的HDRip H.264电影,在默认频率(550/1600)下也能达到100fps以上的速度,超频(750/2000)后,可达到接近150fps!转换整部4G左右的HDRip影片推算下来只需20分钟左右。
CPU占用率只有大约35%,偶尔会飙升到50%左右,不过从实际感受上,基本不影响常规的电脑使用。这一点绝对意义重大,因为你不必再被迫把电脑的使用权让给视频转换软件(我想没人愿意忍受一边转换视频一边龟速的使用电脑吧……?),而它只需使用在你上网或处理一般事物时基本“闲置”的GPU资源即可完成任务。
说了这么多激动人心的,下面要开始批评几句了。对于H.264编码的输入,转出的视频间歇性的出现莫名其妙的“抽筋”(画面前后帧来回剧烈抖动),严重影响观看。试了好几个片源都一样,而MPEG2则没有问题。音画不同步基本上是必然出现的,好在不同步的时长似乎不会随时间变化。转换某些MPEG2视频时会崩溃,比如我手中这个CHD版本的《独立日》(Independence.Day.h264-to-mpeg2.1080P.oar.dts)。输出的分辨率只有几档可选,无法自行设定……
说实话,这种粗糙的软件质量就发布正式版,还要价$29.99,实在说不过去。即使是为了给CUDA撑门面,也不用这么心急,多搞几轮beta测试不行么?